7月底,环保环境我市發出了《雅安市爭做環保文明市民倡議書》。意识作為普通群眾,入脑入心如何從我做起、保护從點滴事做起,从点為保護賴以生存的环保环境環境出力盡責? 在日前的采訪中,不少受訪人都有一個共識:愛護環境衛生,意识不分事情大小,入脑入心從我做起,保护從點滴做起就好。从点 增收與環保都重要 7月29日上午10點左右,环保环境蘆山縣龍門鄉隆興村村民劉國喜來到養牛場,意识開始清掃牛圈。入脑入心他用鐵鏟把21頭牛當晚排出的保护糞便鏟到一起,再用鬥車推到堆積牛糞的从点地方,夠一車後,這些牛糞將被運到附近獼猴桃種植區,用做獼猴桃的肥料。 “牛糞賣給種獼猴桃的老板,牛尿流進沼氣池產氣,沼氣用來做飯、照明,環保、省錢、安逸!”劉國喜說。 劉國喜是精準扶貧戶,在親戚和有關方麵的幫助下,他家建起300多平方米的養牛場,喂養了21頭牛。在劉國喜的心裏,掙錢脫貧固然重要,但保護環境同樣重要。牛吃得多、拉得多,他建了3個沼氣池,幹濕分離,牛尿入池產氣,用沼氣做飯;牛糞則定期賣給獼猴桃種植戶,每噸牛糞雖然隻有幾十元,但一年下來,也是一小筆收入。為保持牛圈的清潔衛生,劉國喜每天都要對牛圈進行2至3次清掃,每隔兩三天還要用水衝洗一次,並進行防臭等方麵的處理。 要增收,但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,這樣的環保意識正在我市廣大養殖戶中形成共識。 天全縣大坪鄉的高鐵軍在蘆山境內從事養殖、種植事業多年,成立了農民種植、養殖專合社,現該專合社基地有41戶成員,種植蔬菜200畝,茶葉300多畝,飼養生態雞數千隻、生豬上百頭。專合社利用家禽家畜糞便發酵成有機肥,用有機肥種植蔬菜,變廢為寶,既生態環保,又提高了經濟效益。每年節約購買肥料的資金五六萬元。 在高鐵軍看來,《雅安市爭做環保文明市民倡議書》很及時,應當廣泛宣傳,做到家喻戶曉。他說,大環境的改變是從小環境的改變開始的,愛護環境衛生需要全民來參與,人人有擔當,每個人、每個家庭、每個企業都從點滴小事做起,把增收與環保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,珍惜環境、愛護環境,我們才能擁有和享受好的生活環境。 愛護環境成習慣 “居住環境好,心裏也舒服!”8月1日早上,蘆山縣蘆陽鎮黎明新村74歲的任俊德提著垃圾桶、拿著夾垃圾的長夾子在路邊撿垃圾。他認為,新村就是一個大家庭,所有人都是大家庭裏的成員,愛護環境衛生是職責,也是義務。 黎明新村住戶多、人員雜,剛入住時,也有一部分人不講衛生,垃圾亂扔亂倒、煙頭亂丟。任俊德看在眼裏,心想雖然有清潔員打掃,但自己還能再做點什麽。於是,他經常出門撿垃圾,想帶頭讓更多人參與到愛護環境衛生中來。令人欣喜的是,在他的帶動下,新村裏主動愛護環境衛生的人越來越多,每次出門撿的垃圾量越來越少。 “現在的環境,的確不錯。”黎明新村住戶任國斌以前一直在甘肅省天水市做生意。起初,他回黎明新村時,看到新村幹淨整潔,心想是上級來檢查突擊的“成果”,後來,隨著回家次數增多,才知道黎明新村人愛護公共環境衛生已成自然和常態。 蘆山縣蘆陽鎮黎明村黨支部書記齊學軍說,黎明新村現有141戶住戶,在這個大家庭裏,越來越多人把公共環境當成自家庭院來愛護,新村環境越來越漂亮。 目前,新村已將《雅安市爭做環保文明市民倡議書》下發到每個家庭,做到家喻戶曉,更進一步增強了村民愛護環境和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。 雅安日報/北緯網記者 彭加權
7月底,环保环境我市發出了《雅安市爭做環保文明市民倡議書》。意识作為普通群眾,入脑入心如何從我做起、保护從點滴事做起,从点為保護賴以生存的环保环境環境出力盡責?
在日前的采訪中,不少受訪人都有一個共識:愛護環境衛生,意识不分事情大小,入脑入心從我做起,保护從點滴做起就好。从点
增收與環保都重要
7月29日上午10點左右,环保环境蘆山縣龍門鄉隆興村村民劉國喜來到養牛場,意识開始清掃牛圈。入脑入心他用鐵鏟把21頭牛當晚排出的保护糞便鏟到一起,再用鬥車推到堆積牛糞的从点地方,夠一車後,這些牛糞將被運到附近獼猴桃種植區,用做獼猴桃的肥料。
“牛糞賣給種獼猴桃的老板,牛尿流進沼氣池產氣,沼氣用來做飯、照明,環保、省錢、安逸!”劉國喜說。
劉國喜是精準扶貧戶,在親戚和有關方麵的幫助下,他家建起300多平方米的養牛場,喂養了21頭牛。在劉國喜的心裏,掙錢脫貧固然重要,但保護環境同樣重要。牛吃得多、拉得多,他建了3個沼氣池,幹濕分離,牛尿入池產氣,用沼氣做飯;牛糞則定期賣給獼猴桃種植戶,每噸牛糞雖然隻有幾十元,但一年下來,也是一小筆收入。為保持牛圈的清潔衛生,劉國喜每天都要對牛圈進行2至3次清掃,每隔兩三天還要用水衝洗一次,並進行防臭等方麵的處理。
要增收,但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,這樣的環保意識正在我市廣大養殖戶中形成共識。
天全縣大坪鄉的高鐵軍在蘆山境內從事養殖、種植事業多年,成立了農民種植、養殖專合社,現該專合社基地有41戶成員,種植蔬菜200畝,茶葉300多畝,飼養生態雞數千隻、生豬上百頭。專合社利用家禽家畜糞便發酵成有機肥,用有機肥種植蔬菜,變廢為寶,既生態環保,又提高了經濟效益。每年節約購買肥料的資金五六萬元。
在高鐵軍看來,《雅安市爭做環保文明市民倡議書》很及時,應當廣泛宣傳,做到家喻戶曉。他說,大環境的改變是從小環境的改變開始的,愛護環境衛生需要全民來參與,人人有擔當,每個人、每個家庭、每個企業都從點滴小事做起,把增收與環保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,珍惜環境、愛護環境,我們才能擁有和享受好的生活環境。
愛護環境成習慣
“居住環境好,心裏也舒服!”8月1日早上,蘆山縣蘆陽鎮黎明新村74歲的任俊德提著垃圾桶、拿著夾垃圾的長夾子在路邊撿垃圾。他認為,新村就是一個大家庭,所有人都是大家庭裏的成員,愛護環境衛生是職責,也是義務。
黎明新村住戶多、人員雜,剛入住時,也有一部分人不講衛生,垃圾亂扔亂倒、煙頭亂丟。任俊德看在眼裏,心想雖然有清潔員打掃,但自己還能再做點什麽。於是,他經常出門撿垃圾,想帶頭讓更多人參與到愛護環境衛生中來。令人欣喜的是,在他的帶動下,新村裏主動愛護環境衛生的人越來越多,每次出門撿的垃圾量越來越少。
“現在的環境,的確不錯。”黎明新村住戶任國斌以前一直在甘肅省天水市做生意。起初,他回黎明新村時,看到新村幹淨整潔,心想是上級來檢查突擊的“成果”,後來,隨著回家次數增多,才知道黎明新村人愛護公共環境衛生已成自然和常態。
蘆山縣蘆陽鎮黎明村黨支部書記齊學軍說,黎明新村現有141戶住戶,在這個大家庭裏,越來越多人把公共環境當成自家庭院來愛護,新村環境越來越漂亮。
目前,新村已將《雅安市爭做環保文明市民倡議書》下發到每個家庭,做到家喻戶曉,更進一步增強了村民愛護環境和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。
雅安日報/北緯網記者 彭加權
copyright © 2016 powered by 全球電訊 sitemap